展覽簡介
取色賦形.捨像傳神─陳銀輝90藝術歷程
展名:取色賦形.捨像傳神─陳銀輝90藝術歷程
策展人:廖仁義、劉碧旭
展期:110年 7月24日 至 10月3日
地點:國立臺灣美術館201-202展覽室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陳銀輝是戰後臺灣第一代的抒情抽象畫家,1931年出生於嘉義縣鹿草鄉,1950年畢業於省立嘉義高中,1954年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科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),1957年開始任教於母校,1995年退休,遷居臺中。師承吳學讓、廖繼春、馬白水、陳慧坤。熔舊鑄新,海納百川,抒情抽象獨樹一幟,已被譽為「陳銀輝風格」。起步於印象主義,經由後印象主義,進出於現代抽象繪畫。立足於具象,悠遊於抽象,從容漫步於形式、色彩與詩意,能取能捨,創造意境。這個展覽共分七個子題:

子題一:深情的色彩:陳銀輝的繪畫就是色彩展現出來的視野。帶著詩人的感性與深情,也帶著科學家的理性與嚴謹,讓色彩做為繪畫活動的基本元素,將自己心靈深處與景物深處的情感與力量,轉變為畫面的視野,成為每一個人眼睛都可以看見的秘境。

子題二:抽象的視點:陳銀輝熟深知視點的移動是抽象藝術改造景物的方法,1970年代中期不受固定視點侷限,讓色彩自己發展運動與空間,自由穿梭成為造形,並讓光線隨之閃爍,營造出動人心弦的抒情畫面。陳銀輝的抽象繪畫充滿表現性,不在於再現景物。

子題三:流動的線條:陳銀輝的線條不是再現景物的線條,而是色彩流動的線條。「繪畫是無聲的音樂,讓線條的律動感與色面的節奏感來編出一首美的樂章。因此線的表現是我作品的特色之一。」流動的線條是畫面的抒情元素,能夠引起「神秘和靈性的交感」。

子題四:重疊的視域:陳銀輝的繪畫視域來自視覺、記憶與想像。他依照題材的情節內容,將相互可以襯托的不同視域放進畫面,形成重疊的視域,畫面呈現多重文本的互為表裡,他的繪畫作品因此增添了豐富的敘事層次、語境合聲與文化縱深。

子題五:時間的光影:陳銀輝的光影不是自然光投射在事物外表的光影,而是藝術家心靈的主觀光影,近似德國美學家班雅明(Walter Benjamin)的「靈光」(Aura),帶有精神性、歷史性與神秘性,與其說它們是物理時間的歷程,勿寧說是存在經驗的歷程。

子題六:詩意的敘事:陳銀輝透過色彩、線條與光影營造出遺世獨立的詩意,讓詩意奔流於多重文本,形成詩意的敘事。許多風景,許多他藝術行腳經過的地方,他以繪畫保存了它們自己的身世風華,也以造境觀點與寫詩筆法布置了敘事的節奏與旋律。

子題七:生命的意境:陳銀輝熱愛世界,卻不執著有限物質,而是寄情於無限精神。以自由揮灑的色彩建立個人繪畫風格,而在風格的巔峰,即便是片刻的專注與遐想,他就能夠清淡如水,即使是世界的無名角落,他也能夠獻給它屬於整個宇宙的歌頌。簡樸的畫面,訴說著遼闊的世界。

 

※展覽資訊或因COVID-19疫情而有異動,請依本館官方網站最新公告為主。
©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.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