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簡介
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─臺灣館「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─台灣改裝」
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─臺灣「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─台灣改裝」   指導單位│文化部 主辦單位│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覽期間│2023.5.20-11.26  展覽地點│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(Palazzo delle Prigioni)  Castello 4209, San Marco, 30122 Venice, Italy 主題官網│https://architecture.ntmofa.gov.tw/2023/zh-tw  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─臺灣館 開展期間│ 5/20-9/30期間,開展時間 11:00-19:00 10/01-11/26期間,開展時間 10:00-18:00 禮拜一休館 (5/22, 8/14, 9/4, 10/16, 10/30, 11/20週一開館) 詳情可見大會網站:https://reurl.cc/eXyglb   策展團隊│ 策展人:曾瑋 協同策展人:郭聖傑、何炯德、蘇孟宗 展場設計:謝宗諺、李懿倩   參展創作者│ 曾瑋+謝旻浩、馬鼎喆、鄭詠友(東海大學) 何炯德+李擁璿、鄭翰、陳煥綸(東海大學) 郭聖傑+許喬銘、吳昀曦、賴琪蓁、林采卉、簡恩予、陳子晴、陳宣廷、盧妍君(東海大學) 謝宗諺(東海大學) 薛丞倫+陳嬿之、吳映澤、何定達、陳韋綸、黃立翔、黃柏熹(成功大學) 古爵誌+黃子祐(成功大學) 鄭博仁+郭又維、王之君、陳宜慧(逢甲大學) 陳宣誠+張寧、賴韻安、冀彥潔(中原大學) 周書賢+張敏、黃正揚(淡江大學) 音樂設計:許德彰(東海大學)   合作單位│ 東海大學音樂學系、東海大學建築學系、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、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、中原大學建築學系、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  展覽介紹 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 我們認為科技的發展始終呈現一種積極樂觀與大步向前的自信,而如此的科學性格並不攜帶著懷舊情懷。然而在度過那段樂觀進取的歲月後,我們意識到未來不全然只具有積極向前的特性,也不一定只存在於前方。建築形式被困在一個深陷無意識平面思維與盲從法則的混凝土盒中,未來可能需要我們踏上迂迴的道路,留意並拼湊我們周遭因大步向前而遺忘的事物。因此,本展覽主要目的是希望促成建成地景與真實土地之間的對話:人對於大地從原始時期充滿敬畏,隨著工具進步增進自信,逐漸開始與之周旋。人的要求不僅是提供溫飽的資源,也嘗試著讓大地成為思考創作的源泉。 本展覽將呈現不同高度與緯度的台灣地景調查。從地球規模來說,橫跨10000公里的緯度中,人類能夠經歷亞熱帶到寒帶的氣候變化。因氣候型態的差異,人們運用各自的科學知識,為馴服環境帶來多元的建築風貌。台灣位處於亞熱帶與熱帶,但因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峰多達 260 餘座,氣候型態囊括寒帶高地到熱帶低地,在演化與適應的過程中,各種植物和林相呈現完整系譜可供追跡,也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;台灣從海岸的前緣到玉山頂峰,短短100餘公里卻可以察覺地球規模中10000公里的 14 種氣候風貌,意味著,若我們能再度回到大地,台灣的剖面可能存在新建築的各種線索,而這也是本展覽期待展現的事物。   展場設計模擬圖      
©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.All Rights Reserved.